杜鲁门就任总统只25天,德国就投降了。他因此得以声称他的60岁生日1945年5月8日是欧洲胜利日。6月份联合国宪章被通过。杜鲁门飞往旧金山,亲自向与会各国代表们表示祝贺。7月初,他乘美国巡洋舰奥古斯塔号赴欧洲,与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国波茨坦会晤。
在波茨坦会议上,身高只5英尺10英寸的杜鲁门发现丘吉尔和斯大林都比他还矮,大为诧异。照相时他们2人都喜欢站在高一级的台阶上跟他一起合影。会议从7月中旬一直开到8月初,通过了一占领德国的条款,并向日本发出了最后通牒,要它无条件投降。会议期间,丘吉尔的保守党在大选中被击败,克莱门特叹德礼继任为内阁总理。
历史问题:请问1822年圣马丁与玻利瓦尔会晤后为什么圣马丁就隐退了,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那么德黑兰会议发生背景是什么呢?
1、 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英美两国同苏联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对德国作战。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苏、中领衔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表示要全力对抗德、意、日法西斯。这样,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就形成了。当斯大林格勒会战取得胜利以后,如何协调行动,共同作战就成了十分迫切的问题。
2、 1943年7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斯大林筹组双边会晤。8月7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致函斯大林,建议在英国奥克尼群岛的斯卡帕湾筹办三方会晤。斯大林把自己要“将两国代表会议……变成三国代表会议”的想法告诉了罗斯福和丘吉尔。他建议将会晤地点定在阿斯特拉罕或阿尔汉格尔斯克。正在参加魁北克会议的丘吉尔和罗斯福于8月19日共同致函斯大林,除强调了三方会晤的重要性外,提出以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作为三巨头会晤的地点。斯大林在复信中对三巨头会晤的重要性表示了肯定,但提出,在苏联军队与“希特勒主力展开极为紧张战斗”之际,他不能前往费尔班克斯这样遥远的地点。之后,罗斯福又提出于11月15日至12月15日之间在北非举行三巨头会晤的设想。斯大林在复信中指出,将三巨头的会期定为11月至12月之间是可以接受的,“至于会晤的地点,指定在三国都设有代表处的一个国家如伊朗就比较合适。”这样,有关在伊朗举行三巨头会晤的建议被首次提了出来。
3、 两天以后,丘吉尔复函同意出席德黑兰会议。丘吉尔提出了要用古希腊“埃夫里卡”一词(意即“我发现了”)作为这一行动的代号,以“开罗-3”代替“德黑兰”。可是,罗斯福却搬出美国宪法的某些条文和会议所面临的使命,反对把德黑兰作为召开三国代表会议的地点。他建议以开罗或前意大利殖民地厄立特里亚首府阿斯马拉取代德黑兰。罗斯福热情地向斯大林提出把停泊在地中海东部某一港口的美国军舰作为会晤场所,而对外则称在巴格达近郊举行会议,会晤日期定为11月20-25日。斯大林同意会晤日期的安排。为了能通过电话和电报继续指挥红军的军事战役,他坚持会议应在德黑兰召开。
4、 10月底,罗斯福又给斯大林发了一封信函,继续坚持会议应在巴格达附近的阿斯马拉、安卡拉或巴士拉,以及在波斯湾沿岸召开。斯大林表示,他将不能亲临在德黑兰以外的地方举行的会议,但他可向任何地点派遣自己的代表。罗斯福这时让步了,同意在德黑兰举行三巨头会晤。
5、 1943年11月下旬,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斯大林都来到了伊朗首都德黑兰,共同商量对德作战的军事问题。这是他们之间举行的第一次会晤。
以上就是对于德黑兰会议发生背景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瓜亚基尔会谈。
1822年7月25日,圣马丁来到瓜亚基尔,与南美洲北部的“解放者”、著名的委
内瑞拉革命领袖、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西蒙·玻利瓦尔会谈、会谈的第二天与第三天,
是在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任何第三者参与,只有这两位享誉南美的“南北巨子”。因
此,会谈内容也只有他们两个知道。可是,会谈结束后,玻利瓦尔未作任何透露,以后也未
作任何回忆,而圣马丁也同样缄口不言,所以,这次秘密会谈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永远解不
开的谜。
但是,举世关注的“南北巨子”会谈是不会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过去的,人们对会谈内容
作了各种猜测。
从会谈前的气氛看,是和谐、愉快的。圣马丁到达港口时,玻利瓦尔的两位助手去迎
接,玻利瓦尔在他要居住的宾馆欢迎他。在人民的欢呼声中,两位巨人紧紧地拥抱到了一起。
但是,会谈结束后,圣马丁神情严肃,默默地走出了大厅。玻利瓦尔则带着一种神秘的
表情,当通宵舞会在极度欢乐中进行时,圣马丁却悄无声息地与同行的一位将军不辞而别,
返回了秘鲁。
返回秘鲁不久,圣马丁在“第一届国会”上,郑重而严肃地宣布辞去国家首脑和军队统
帅的职务,决定不再拥有任何权力。并取下了他身上象征权力与最高荣誉的两色绶带,真诚
地对议会成员们说:
而今桂冠布满了整个南美洲战场,我的头颅却要躲避最后胜利的桂冠!我的心灵从来没
有被甜蜜的感情激动过,然而今天却激动了我的心!对一个为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战
的斗士来说,胜利的喜悦只能使他更加诚心诚意地成为使人民享有权利的工具……我异常高
兴地见到了国会的成立,在这届国会上,我辞去我所拥有的一切最高权力!我今天讲话的目
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请所有议员先生都不要投我继续执政的选票!”
所有在场的人都非常吃惊,纷纷劝说圣马丁收回辞呈。但圣马丁意志坚决,从各个方面
解释了他辞职的原因。不过,人们隐约感到,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瓜亚基尔会议,可是,关
于这点,圣马丁只字未提。
夜幕笼罩了大地,一切是这样的寂静。也许,圣马丁的心里也知夜晚这样宁静、安祥?
因为他这个时候正骑在马上,静静地注视着万籁俱寂的夜色。
圣马丁骑马悄然无声地离开了利马市,又悄悄地坐船来到智利,随后离开了曾为之奋斗
不懈、并付出满腔热爱的祖国。远赴欧洲,去迎接他穷困潦倒的晚年!
一个曾为国人无限敬仰的领袖,何以会作出如此选择呢?人们又把目光聚集到了瓜亚基
尔会谈上。
一种说法是:在与玻利瓦尔会谈时,双方在根本问题上产生了争执,玻利瓦尔当时39
岁,血气方刚,可能对圣马丁态度强硬,寸步不让。而圣马丁当年44岁,由于32年的戎
马生涯,身体严重受损,所以自动让出统帅之位,让玻利瓦尔独自率军扫清殖民残余势力。
另一种说法更为世人所公认:“当时圣马丁与玻利瓦尔的部队面临与殖民军的“过渡港
之战”的前夕,圣马丁所率部队有许多病员,又因其他原因,使阿根廷、智利政府不能全力
支持他,而他迫切希望增援,所以,便在瓜亚基尔与玻利瓦尔会谈,希望得到玻利瓦尔的帮
助。如果玻利瓦尔在另一线牵制殖民军,就有可能取得胜利,否则,圣马丁以少攻多,势必
会出现敌我双方的对峙,这样的话,就会延缓拉美独立的进程。结果,经过与玻利瓦尔密
谈,他明白了两人之间的分歧,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为了南美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利
益,他痛苦地选择了放弃权力的做法,而不是等待将来与玻利瓦尔兵戎相见。
或许,后世历史学家看得更清,托马斯·基朵在他所著的《圣马丁与伟大的史诗》中写
道:“玻利瓦尔对圣马丁在解放秘鲁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是不高兴的。为了争夺最后胜利和
南美洲的最高权力,玻利瓦尔就会以大胆的手段,带领他的部队与圣马丁的军队争斗。两支
革命军火并,圣马丁认为是‘留在世界上的一件十分丢脸的丑行恶名!’所以他作出了痛苦
的抉择!”
圣马丁也曾说过:“我并不寻求荣誉”,“我的剑绝不为争权夺利而出鞘!”只要秘鲁
和整个拉丁美洲真正独立,我“将远远地离开这里”。
圣马丁把自己毕生为之奋斗而取得的,也是南美洲最辉煌的胜利果实与最高权力、荣誉
主动拱手让与了他的革命伙伴同时又是对手的玻利瓦尔。所以他受到了全世界许许多多人的
赞扬,称他为“一个在历史上几乎无双的灵魂圣马丁和玻利瓦尔的会见
1822年7月25日,南美大陆的两位革命***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会晤。关于这次会晤,圣马丁曾向玻利瓦尔说:“美洲将不会忘记我们两人相互拥抱的这一天。”
他们两人的会谈是在极端秘密的状况下举行的,没有任何人参加,也没有留下任何记录。会谈进行了两次,讨论了在秘鲁应该建立的政府形式,秘鲁与北方之间的疆界以及军事指挥关系等问题。由于双方的意见分歧,他们没有达成协议,但也没有公开争吵。7月27日,圣马丁悄然离开瓜亚基尔,回到秘鲁的利马。9月22日,在利马召集了国会,圣马丁在国会演说,声称他已完成了作为军事指挥者的任务,决定辞去秘鲁政府首脑的职务。他随即离开利马,经智利回到阿根廷。1823年,他又离开阿根廷前往法国,1850年在法国逝世。圣马丁和玻利瓦尔直到临终都对这次会见保持缄默。他们会谈的内容和圣马丁引退的原因,至今仍是一个历史之谜。关于他激流勇退的原因,有各种说法,但最直接的原因,是举世闻名的“南北巨子””!
本文来自作者[访客]投稿,不代表汇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s59.cn/hs/251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汇盛号的签约作者“访客”
本文概览:杜鲁门就任总统只25天,德国就投降了。他因此得以声称他的60岁生日1945年5月8日是欧洲胜利日。6月份联合国宪章被通过。杜鲁门飞往旧金山,亲自向与会各国代表们表示祝贺。7月初...
文章不错《杜鲁门与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国波茨坦会晤的过程是怎样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