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夷陵之战的经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夷陵之战的经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夷陵之战的经过
夷陵之战又叫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起的一场战役,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221年七月,刘备称帝三个月后,为了替关羽报仇,他立即挥军东征,气势雄壮,东吴国君孙权立即命令陆逊率军迎战,陆逊运用以逸待劳的策略,阻止了蜀军的攻势,并在222年八月在彝陵地区击败了蜀军。
公元221年7月,刘备带领蜀汉军队七十多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经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作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溃了吴军李异、刘阿的部队,占领了秭归。
为了防止曹魏趁机袭击,刘备派遣黄权将军驻扎在长江北岸,并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共同作战。
孙权面对蜀军的战略进攻,奋起应战,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五万人前往前线与蜀军对峙;与此同时,孙权派使者向曹丕表示臣服并修好,以避免同时与两国作战。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和地形等条件的仔细分析,他指出刘备的兵力强大,地势高峻,锐气正盛,求胜之心十分强烈,吴军应该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等待时机来破敌。
他耐心地说服了吴军,使他们放弃了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猇亭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状态,遏制蜀军的继续推进,并集中兵力,准备伺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将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水军吴班、陈式进入夷陵地区,驻扎在长江两岸;公元222年二月,刘备亲自率领主力军从秭归进抵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经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遭到吴军的扼阻和防御,蜀军的东进势头暂时停顿,蜀军不得不在巫峡、建平至夷陵一线设置几十个营寨,以巩固自己的阵地。
为了引诱陆逊出战,刘备派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扎在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的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是陆逊深知孙桓深得士众的心,夷道的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就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消耗兵力的行为。
从公元222年正月到公元222年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
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
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现在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
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
吴将朱然率军5000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
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
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彤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陆逊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公元222年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彝陵之战读音为:yí líng zhī zhàn。
解释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历史背景
1、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
2、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
3、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刘备不许。
4、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史书中为“范强”,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将其写成了“范疆”)所杀。
夷陵之战战争结果和历史影响
战争结果
此战,蜀汉战死投降数万人,《傅子》更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但此时刘备收拢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永安驻军接近两万,陆逊已经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历史影响
1、从战术角度来看,夷陵之战是蜀汉的一次重大失败。刘备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导致蜀汉在三国鼎立中的地位逐渐削弱。此外,这场战役也暴露了蜀汉在军事上的许多弱点,为后来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2、从战略角度来看,夷陵之战加速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变化。在战役之前,蜀汉与东吴还是盟友关系,共同对抗曹魏。但是,夷陵之战后,蜀汉与东吴的关系破裂,彻底改变了三国鼎立的格局。此后,曹魏逐渐掌握了主动权,统一了北方,进一步拉开了与其他两国的差距。
关于“夷陵之战的经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访客]投稿,不代表汇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s59.cn/hs/182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汇盛号的签约作者“访客”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夷陵之战的经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夷陵之战的经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夷陵之战的经过夷陵之战...
文章不错《夷陵之战的经过》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