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怎么评价郭子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怎么评价郭子仪?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大唐自此江河日下荣光不再,唐朝由此逐渐转入五代十国的乱世。
在这场长达八年内乱中,涌现了无数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然而有这么一个人武将出身,历经三朝元老有着再造大唐的不世功勋而不被君王所猜忌,最终以高寿安然离世。他是谁?又有着何等传奇经历?今天我们为大家来解读大唐军政?不倒翁?------郭令公郭子仪。
郭子仪,陕西渭南人,生于武周万岁通天二年,卒于唐德宗建中二年。
早年的郭子仪凭借高超的武艺一举夺得武状元,后来凭着军功慢慢做到了九原太守,此时的郭子仪并不出类拔萃,而且年龄已经五十多岁了,这在现代社会也是属于快要退休的年纪了,然而在他58岁那年,一件改变郭子仪一生命运;改变大唐王朝历史走向的安史之乱爆发了,从此郭子仪的人生踏入了极富传奇色彩的征途。
克复两京,再造大唐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正值守丧期间的郭子仪被朝廷?夺情?启用为朔方节度使平复叛乱,郭子仪到任后立即展开对叛军的攻势,很快收服山西云中、马邑等多座城池,随后郭子仪转战河北,并协同名将李光弼击破史思明部,威震河北,河北各沦陷郡县闻听郭子仪兵威大振,纷纷响应杀掉叛军守将,此时的威望极高的郭子仪本可趁着河北叛军已成溃败之势,犁庭扫穴直击叛军老巢范阳。
然而,不久郭子仪等人接到肃宗皇帝灵武勤王的密诏。郭子仪欲火速奔赴灵武朝见,李光弼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应趁此时叛军河北大败的有利时机直逼范阳安史叛军老巢,郭子仪晓以国家大义,最终说服李光弼共同奔赴灵武觐见肃宗李亨。
郭子仪明知河北叛军新败,此时进击范阳实乃千载难逢之机,但为何仍然执意奔赴灵武觐见新皇帝李亨呢?
首先,唐肃宗即位之初,唐玄宗李隆基仍未退位,但此时的玄宗入蜀,国家无人主持大局,新即位的唐肃宗地位不稳,手中无任何实权,为了稳固权势,唐肃宗李亨急需刚在河北大胜威望极高的郭子仪、李光弼二人前来灵武觐见,以稳定自己的权势,郭子仪不是头脑简单的武将,深谙肃宗皇帝的用意。
其次,郭子仪深知此时兵出范阳虽可一举荡平叛乱,但若从政治大局出发,节度使悍然脱离中央的控制自作主张,开启不服中央管束的苗头,日后大唐中央就很难控制藩镇势力了,国家定然不复存在。
因此郭子仪从巩固新皇帝位,维护中央权威,再造盛世大唐的角度出发只好放弃暂时这个千载难逢的平叛机遇,与李光弼共赴灵武朝见新即位的皇帝唐肃宗。
果然唐肃宗召见郭子仪后,继续重用了郭子仪并加封其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务。
此时的宰相李泌向唐肃宗提出了一条平定安史之乱的妙计,李泌的计策是这样的:让郭子仪统帅的朔方军直捣安禄山范阳老巢,切断安史乱军的退路,唐肃宗可兵出灵武从后方对安史乱军前后夹击,安史之乱可迅速平息。
但急欲收服两京的唐肃宗李亨没有听取李泌的正确建议,命令郭子仪等人强行南下收服两京。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肃宗擢升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与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太子李俶前往收复都城长安,唐军队驻扎于香积寺,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
这一年,已经是安史之乱的第三年,安史叛军杀至唐军的中军大营,溃败之势似乎难以逆转,然而此时唐将李嗣业所率领的这支陌刀队,手执陌刀,如墙而进,阻挡了安史叛军的疯狂攻势;唐将仆固怀恩与回纥联军猛攻安史叛军东侧军阵,郭子仪率领中军奋勇直前,前后夹击,最终安史叛军大败,唐军一战收复长安。
此后郭子仪率领李嗣业与回纥联军马不停蹄继续南进,与安史叛军决战于新店,安史叛军惨败,尸横遍野,郭子仪率军趁势收复东都洛阳。
至此,安史之乱趋于平息,大唐朝廷收复大片失地。唐肃宗的权势得以稳固,中央权威得到极大加强,肃宗皇帝遂加封大司徒、代国公,并激动地拉着郭子仪的手感叹道:?国家再造,卿力也?。
三朝元勋,天子不疑
公元762年,唐肃宗病重不见百官,此时,驻守绛州的汾阳王郭子仪闻讯,跪伏于殿外泣声泪下?老臣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目不瞑矣?,肃宗有感于郭令公的忠诚,乃下令召见说:?河东之事,一以委卿。?并赐予郭子仪大量财宝,郭子仪则将肃宗赏赐之物全部分发手下官兵,不久唐肃宗驾崩。
唐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自恃拥立有功,嫉妒郭子仪功劳,于是多次向唐代宗打小报告,郭子仪被罢免天下兵马副元帅,唐代宗安排郭子仪督造唐肃宗陵墓。
深感功高震主的郭子仪,内心愤懑难泄,却又无可奈何,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打消皇帝的忧虑,郭子仪将唐肃宗生钱所赐的一千多道诏书全部呈给了皇帝唐代宗,代宗李豫羞愧难当感叹道:?朕不德不明,俾大臣忧疑,朕之过也。朕甚自愧,公勿以为虑?,从此唐代宗对郭子仪敬重有加。
安史之乱的爆发让此后的历代皇帝,对武将掌权的节度使拥兵自重的问题忧心忡忡,皇帝身边的近侍宦官正是洞察了君王的心思,才能不断在皇帝身边打节度使的小报告,从而左右中央政治风云的格局。
在这种政治生态之下,郭子仪遭到了明升暗降,权力逐渐被剥夺。但郭子仪仍以国家为重,没有丝毫怨言。
宝应元年(公元736年),穷途末路的史朝义(史思明长子)引诱回纥登里可汗十万铁骑进逼关中,大唐朝野震动,由于仆固怀恩与登里可汗是儿女亲家,代宗皇帝欲遣仆固怀恩劝退登里可汗,但仆固怀恩深知结交胡人的厉害关系,不敢前往,代宗亲赐免死铁券并下诏书促行,仆固怀恩前往劝退了登里可汗。
然而,事情的发展正如仆固怀恩所担忧的那样,唐代宗此后愈发对手握重兵功高盖主的仆固怀恩倍加猜忌,仆固怀恩如芒在背,坐卧不安,终于引兵叛乱。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手握重兵的仆固怀恩以?中原无主?诱骗吐蕃、回纥、党项等部联合发兵进逼泾阳,双方僵持于泾阳城外,此时,仆固怀恩暴毙,郭子仪为了分化瓦解联军势力,不顾个人安危,单骑前往回纥大营,回纥统帅药罗葛见到郭子仪前来与全体官兵跪服于地泣声泪下的说道:?仆固怀恩诱骗我们说中原无主,郭令公去世,我们这才来犯边的?,郭子仪对药罗葛晓以情理,吐蕃见势不妙拔腿就跑,大唐和回纥联军对吐蕃展开追击大败吐蕃军,至此一场大唐亡国的危机得以化解。唐代宗感叹道:?朕用卿不早,故及于此?矣!
郭子仪数次挽救大唐于危难,对大唐忠心耿耿,可谓功高盖主,立有不世之功。然而,每当遭遇宦官谗言和皇帝猜忌,郭子仪始终以国家大义为首要职责,无怨无悔辅佐社稷国家。
公元779年,唐代宗病逝,唐德宗即位。唐代宗病逝的前两年,77岁高龄的郭子仪觐见皇帝,请求?乞骸骨?(退休),代宗不允。
德宗即位后立即将郭子仪调回朝廷加官太尉并赐号?尚父?,郭子仪去世后,唐德宗废朝五日,亲自为其送葬并违反封建礼法将郭子仪的陵墓加高一丈。
郭子仪从肃宗到德宗三朝,始终本着挽大唐于既倒的忠诚,时刻以小心谨慎的态度来避免天子猜测其功高震主的行径,即便被剥夺所有权利让他去督造皇陵,郭子仪也无怨无悔。因此虽历经三朝元老,但始终未让三位皇帝有过度的猜忌之心。
乱世英雄出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在那个纷繁复杂,战乱频发的乱世中,手握重兵的郭子仪始终以大唐兴衰为己任,以一己之力,挽救了末日余晖的大唐,让大唐国祚延绵了整整144年,纵观古今中外,能如郭令公让大唐起死回生的功臣良将屈指可数,然而郭子仪凭借其气吞山河扭转乾坤的壮举彻底将大唐王朝从覆灭的轨道,拉入了延续为继的正轨,让整个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唐朝奸相卢杞执政时,害死了很多名臣,为何唯独没有对郭子仪家族动手?
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郭子仪,就没有大唐后来的一百多年江山延续。
郭子仪是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其父郭敬之曾任绥、渭、桂、寿、泗等各州刺史。郭子仪自幼不喜读书,但喜欢习武,成年后参加武举考试,成为武举人,以武举身份任左卫长史,后来又被朝廷派下地方挂职锻炼。但由于玄宗后期的政治腐化,郭子仪在朝中没什么好的背景,又不喜巴结迎合李林甫杨国忠等当朝权贵,所以虽有能力,能屡立战功 ,但也只能按资质慢慢混,一直到五十八岁的时候,郭子仪才被提拔太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这个年龄,干两年退休,无论是大唐还是现在,都是这个节奏。
可是天下风云突变,安史之乱爆发,乱世出英雄,郭子仪迎来了惊艳演出的机会。在安史之乱初期唐军溃不成军,而郭子仪带领的郭家军成为唐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队伍,在安禄山攻占洛阳后,李隆基任命郭子仪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朔方节度使,从东路迎击安军。
郭子仪率部迎击安军高秀岩部,大败高秀岩部,攻下静边军(今山西右玉)和马邑(今山西朔州东),打通了朔方与太原的联系,使安禄山南下太原,夹击关中的计划成为泡影,并为唐军后东出井径、入常山提供了条件。
755年4月,郭子仪又一次率军由朔方出井径,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合军在九门、嘉山连败史思明军,歼灭安军四万余人,使唐军声威大震。
但近百年没经历过战争的大唐其它部队被安胖子的叛军打蒙了,叛军最后还是杀进了长安,唐玄宗带着小情人杨贵妃逃跑,半路军变杨家姐弟被害,玄宗去了偏远的四川成都,而他的儿子太子李亨作了一个改变大唐命运的决定,不和父亲去四川,而是退到西北灵武,一个更接近中原和掌握时局的地方,使附近唐军有了主心骨。
但李享的队伍很寒酸,只有父亲李隆基留给他的二千人,文武将领不过三十余人,随后河西节度副使李嗣业率兵五千、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率兵七千赶赴灵宝,那也不过是一万余兵马。
直到而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也率着自己的全部家底五万精锐来到了灵武,让李亨的心头大石落下。
这五万精锐也成为了拯救大唐的中坚力量。
在灵武,李亨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天下兵马副元帅,执掌天下兵马,平定叛军。成为大唐的核心支柱。
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9月,郭子仪率兵十五万(号称二十万)及回纥的四千铁骑,于9月23日,进至长安西,安军出动十万叛军与其对抗,唐军以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率中军,王思礼率后军与安军展开激战,关键时刻,回纥兵证明他们来中原不是吃干饭的,在唐将仆固怀恩的率领下先是歼灭了叛军的伏兵,又迂回到安军阵后,与唐军夹击安部,叛军大败,唐军歼敌六万余。当夜受重创的叛军撤出长安,唐军收复了长安。长安沦陷两年后终于收回,而东都洛阳也于当年10月收复。
安史之乱,郭子仪是第一功臣,从古至今都没什么争议,唐肃宗就曾经动情的对老郭说我的李唐江山,全是老郭你一手再造的啊(吾之国家,由卿再造)。后来唐代宗也把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后来有一次郭暧和老婆升平公主吵架,生气了口不择言对老婆说你鸟什么鸟,没我爹你家大唐江山早没了,任性的升平公主跑到自己亲爹唐代宗那儿告状。结果唐代宗反而训斥了女儿说你老公说得没错啊,没你公公,哪还有我们现在太平的大唐江山。后来郭子仪带儿子缚荆请罪,唐代宗说小儿嬉戏何必当真,不聋不哑,不作阿家公(这则历史小故事后来被民间编成了醉打金枝,那是后话)
功高盖主一直是所有名将的致命伤,其实安史之乱后期,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老郭就已经被李唐皇室搁准板登,下了天下兵马副元帅一职不说,后来邺城唐军大败,在家坐着没参战的郭子仪却承担了领导责任,被解除兵权。
但老郭不仅是只会打仗的粗汉,面对看似并不公平的待遇他大智若愚,装聋作哑,平和的过着如同平民一样的生活,每日让府门大开让市民当公园来逛,在战场上威风八面的大元帅则成了怕老婆的耙耳朵,鱼朝恩派人把他的祖坟给挖了,他也只不过是痛哭一场,怪自己当年战场上杀敌过多,显示了大将军韬光养晦的深厚功底。
但当国家再度遇到危险时,郭大将军却不装糊涂,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9月,吐蕃人趁唐王朝刚刚平息安史之乱之际,大举进犯,二十万大军攻占了长安,情急之下,唐代宗再度任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此时身边仅有二十余家丁,他临危受命,召集旧部与吐蕃兵作战,不断取得小胜,不断在长安城里散布消息迷惑吐蕃大军,吐蕃人不知郭子仪部的虚实,在占据长安15天之后,退出了长安。
之后,郭子仪以66岁的高龄,出镇边塞抗击吐蕃十余年,吐蕃人的多次犯边均被击溃。
最后郭子仪于建中二年(781年)夏结束了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时年85岁。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得以高寿善终的名将。
郭子仪最终结局
郭子仪其人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代著名大将,和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两大元勋。郭子仪用兵如神,剿灭安史之乱,再造李唐江山,堪称大唐第一名将,连唐肃宗都夸奖郭子仪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我李家天下,是你郭子仪重新打下来的!)
郭子仪一生位高权重,生前就被封为汾阳郡王,享受着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生活。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唐德宗特意废朝五日,命群臣吊唁,又亲临安福门送葬,并不顾礼制将郭子仪的坟墓加高一丈,这是绝无仅有的荣耀,郭子仪可谓备极哀荣!而郭子仪的子女也都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福寿安康,郭家是好几代的贵族,无人能比!就连清代康熙皇帝也赞扬郭子仪说:“自汉唐以来之勋臣,功名最盛而福祚克全者,以郭子仪为首称。”
奸相卢杞其人
卢杞(?-约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黄门监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唐朝宰相、奸臣。建中初年,征入任御史中丞。因家门的庇护出仕任清道率府兵曹。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征召他为朔方掌府掌书记等职,因病免去官职。召入补任鸿胪丞,升任殿中侍御史、膳部员外郎,出任忠州刺史。历任刑部员外郎、金部、吏部郎中。后出任虢州刺史。
建中二年(781年)二月升任御史大夫、京畿观察使。十天后,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宰相以后,嫉妒贤能,稍有不顺从自己的人,必定要致他于死地。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严郢、张镒等人,推举同党关播、于颀、赵赞等人。
卢杞为人阴险狡诈,高居相位,妒贤嫉能,对他有小小忤逆,就致人于死地。杨炎时任宰相,负责财政工作。卢杞心怀不轨,常在皇上面前说杨炎的坏话,结果杨炎于建中二年(781年)被贬崖州(今海南省地)赐死。
此后,卢杞独揽大权,控制军需物资,造成戍边将士供给不足;卢杞废除杨炎推行的以个人资产多寡为标准的税收制度,恢复“以丁夫为本”的租庸调制,造成百姓入不敷出,怨声载道;泾原兵变,朱泚占领长安,德宗皇帝一度逃往奉天(今陕西干县),这都是卢杞一手造成。
在卢杞巩固相权独揽朝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踏着其他宰相和大臣的鲜血。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陷害、排挤、倾轧、报复。他眼中容不下的人都先后死在他的手上。
唐朝奸相卢杞执政时,害死了很多名臣,为何唯独没有对郭子仪家族动手?这和他超高的情商有着直接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郭子仪的为人处世之道。
郭子仪位高权重,加上年纪也大了,每次在家接待客人,身边都会有很多侍女服侍,就好像杨素身边有红佛女等美女服侍一样,大人物嘛,讲得就是一个排场!有一次唐朝著名奸相卢杞来拜访郭子仪,(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卢祀还只是个普通官员,没有做宰相),郭子仪竟然破天荒的将服侍自己的侍女全部屏退,然后只和几个儿子在客厅接见卢祀。
当时郭子仪对卢祀的态度特别温和亲切,说话也很客气,让卢祀感觉很温暖,好像自己很受重视,离开之后卢祀到处对人说:“我卢祀一介小人物,汾阳王却如此看得起我,我日后一定要报答他老人家!”
卢祀走后,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很好奇的问郭子仪:“父亲大人,卢祀只是个小官而已,接见他您为何将侍女支开了?”郭子仪捋着胡子笑着说:‘你们还是太年轻啊,卢祀这个人相貌丑陋,脸色发蓝,侍女们见了肯定会发笑,这样我们就得罪了卢祀!而且卢祀此人很有才华,皇上也很欣赏他,日后必然成大器,我们得罪了他,他肯定会报复你们,我这都是为你们打算啊!”几个儿子一听,惊出一头冷汗,心想父亲果然是老司机,高明!
果不其然,卢祀后来飞黄腾达,青云直上做了宰相,而且此人心胸狭隘,有仇必报,害死了很多人!但是对郭家却很照顾,虽然当时郭子仪已经去世,但是卢祀依然很怀念郭子仪当初对他的重视和欣赏。
由此可见,郭子仪的情商完爆卢祀,真正的老油条,老司机,人家牛是有原因的!
郭子仪的结局是善终,一直活到了85岁。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驾崩,德宗继位。郭子仪被德宗调回朝廷,进位太尉,仍兼中书令,充任皇陵使,赐号“尚父”,并加食邑至两千户,所领其他使职、副元帅等职务都被罢免。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夏,郭子仪病重。唐德宗命舒王李谊前往探病,郭子仪不能行叩拜礼,只能作揖礼。
六月辛丑日(7月9日),郭子仪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师,赐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德宗废朝五日,命群臣吊唁,又亲临安福门送葬,并专门超越礼制,下诏将他的坟墓增高一丈。
历代名人对郭子仪的评价:
1、赵匡胤
唐李靖、郭子仪,皆出儒生,立大功。
2、赵普
远柱元勋建太平,军容命具上瑶京。望春楼上君先侍,长乐司前众远迎。拒虏谨施三妙略,安邦唯尽一忠诚。国家再造唯卿力,图像凌烟盖宠荣。
3、吕蒙正
恩赠荣金紫,重褒禄位高。文章师孔孟,事业继萧曹。尊甫优三策,难兄善六韬。满门俱将相,百世仰勋劳。
4、王旦
将相盈朝总与闻,众推尚父独为尊。每施盛德扶唐祚,时振清风绕帝阍。勋业文章昭日月,声华忠义塞乾坤。圣皇荣赐恩波洽,接武夔龙有后昆。
5、范仲淹
令公名望冠萧何,菖毫储勋汝更多。心服蛮夷都将相,身扶国祚宰山河。钧衡屡秉分轻重,鼎鼐端居召致和。国像凌烟为第一,名镌金石永难磨。
6、文彦博
公作唐朝社稷臣,之韬之略妙通神。素虑忠悃唯思主,常振军容自感人。奸党构疑污令望,野胡罗拜礼严亲。国家再造功居最,绘像凌烟迈等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郭子仪
关于“怎么评价郭子仪?”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访客]投稿,不代表汇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s59.cn/hs/234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汇盛号的签约作者“访客”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怎么评价郭子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怎么评价郭子仪?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
文章不错《怎么评价郭子仪?》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