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的创作背景

汉高祖十二年(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

后他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徐州),把昔日的朋友、尊长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地即兴创作了这首《大风歌》。

在这首诗创作的前几年,新建的汉帝国相继经历了燕王臧荼、韩王信、陈豨的叛乱,如今英布造反被平定,但北面的匈奴虎视眈眈,国内反叛实力伺机而动,整个国家摇摇欲坠。

刘邦在这时返回到了故乡,想起了前半生的坎坷换来了如今的荣华,而各方势力又正欲把这个他亲手打造的帝国推向深渊,想必刘邦在吟唱这首诗歌时必是怀着一股被悲凉掩盖的豪气。

扩展资料

《大风歌》汉代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译文: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赏析:

《大风歌》表达了刘邦重返故乡的得意之情和安邦定国的迫切心愿。这首诗只有三句,可能是中国诗歌史上最短的诗歌名作,但兵不再于多而在于精,诗歌也是同样的道理,刘邦的这首小诗就是流传千古的好诗。

首句“大风起兮云飞扬”,以激荡的风云形象作比喻,描绘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风起云涌之势。自陈胜吴广吹响了反抗秦朝暴政的号角,尤其是陈胜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宣言,激励了无数雄心勃勃男人的英雄梦。

乱世造就英雄,乱世呼唤英雄,刘邦、项羽都在此时乘势而出了,他们如大风涌起于青萍之末,随即风雷阵阵,扫荡天下。

“大风起兮云飞扬”既写出了秦末的民心汹涌,天下板荡、群雄竞起的局势,又真实地再现了农民起义的恢宏规模、浩大声势与无比力量。由陈胜首难到刘邦定鼎长安,这期间,群雄之反秦与逐鹿,真可谓风生水起,七个字都尽数涵盖,声色俱壮,力有千钧,磅礴大气。

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是刘邦触景生情之语,写的是眼前的实景。秦朝灭亡后,一山难容二虎,楚汉之争又起,项羽刘邦棋逢对手,又激烈厮杀了五年,最后的结局是刘邦胜出称帝,出局的项羽战败自刎。经过多年苦战,如今已天下一统,四海臣服。

本文来自作者[访客]投稿,不代表汇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s59.cn/hs/2414.html

(13)
访客的头像访客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访客的头像
    访客 2025年08月02日

    我是汇盛号的签约作者“访客”

  • 访客
    访客 2025年08月02日

    本文概览:汉高祖十二年(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后他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

  • 访客
    用户080208 2025年08月02日

    文章不错《大风歌的创作背景》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