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矿石类型以矿浆型为主体,热液期矿石数量很少。矿石构造种类较多,有块状、隐爆角砾状、浸染状、斑杂状、条带状及网脉状等。以下按成因进行叙述。
(一)矿浆成矿期矿石特征
矿浆期(岩浆型)矿石按构造类型可分为隐爆角砾状、致密块状、浸染状、海绵陨铁状、斑杂状和条带状。矿浆成矿期与隐爆作用相伴随,隐爆角砾又被浸染状和斑杂状等矿石胶结。成矿期隐爆作用和隐爆角砾的胶结作用多次发生,并且在岩心中多次见到浸染状矿石侵入到块状矿石中,中等(稀疏)浸染状矿石又侵入到稠密浸染状矿石中。以上特征充分反映了矿浆期(矿浆型)矿石的多期次成矿。
1.致密块状矿石
该类矿石位于矿体中下部,以致密块状构造为特征(图版32-1,32-2)。
磁铁矿含量为80%以上,黄铁矿少量(5%±),黄铜矿微量(1%±)。镜下磁铁矿呈紫灰色、灰白色色调,以自形板条状为主,半自形-他形粒状为辅,局部可见放射状磁铁矿,粒度为0.1~1mm(图版32-3~32-8)。在磁铁矿的裂隙中,可见赤铁矿。磁铁矿中晶洞构造偶见(图版32-6)。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以及褐铁矿。其中黄铁矿呈亮**不规则状分布并交代磁铁矿(图版32-3,33-2,33-3),黄铜矿则呈乳滴状包裹于磁铁矿中。磁黄铁矿在黄铁矿边缘形成反应边,而前者又在表生作用中形成褐铁矿(图版33-3,33-4)。该类矿石局部经历强烈的热液作用或热变质作用,磁铁矿呈板条状形态,晚期有变质重结晶以及受到硫化物热液的交代改造。
图6-10 智博铁矿B-B'勘探线剖面图
据薄片观察,脉石矿物为单斜辉石,多呈自形-半自形的柱状、粒状,也有少量呈他形填隙状充填于磁铁矿粒间,粒度为0.1~1mm(图版33-6~33-8)。单斜辉石强烈阳起石化、绿帘石化、黝帘石化和绿泥石化(图版33-8)。
2.斑杂状矿石
该类型磁铁矿分布于主矿体中上部,磁铁矿含量介于35%~65%之间(图版34-1,34-2)。
磁铁矿呈紫灰色或灰白色,其中紫灰色磁铁矿呈包体或角砾分布,成分为致密块状磁铁矿,可见板条状磁铁矿,粒径为1~10mm;灰白色磁铁矿呈自形-半自形板条状、粒状以及放射状分布,粒度为0.05~0.8mm(图版34-5)。总体上,矿石构造类型为复合的角砾-星点、浸染状、斑杂状构造。矿石中局部可见细小的板条状磁铁矿不均匀分布,并且具有揉皱的流动特征(图版34-7)。此类流动构造即为板条状磁铁矿在矿浆中结晶所致。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微量黄铜矿,呈细脉状分布并交代熔蚀磁铁矿(图版34-6,34-8)。黄铁矿遭受热变质作用后形成磁黄铁矿,后者又被褐铁矿交代(图版34-8)。金属硫化物生成晚于磁铁矿,为热液作用的产物。
图6-11 智博铁矿12-12'勘探线剖面图
脉石矿物主要为蚀变单斜辉石和少量斜长石。单斜辉石大部分呈他形填隙状分布于磁铁矿之间并包裹磁铁矿(图版35-4);少部分单斜辉石呈自形短柱状斑晶分布,粒度为0.1~10mm。斜长石呈板柱状分布(图版35-7,35-8),个别片中可见其呈条带状分布。脉石矿物蚀变很强,其中单斜辉石普遍强烈纤闪石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斜长石强烈钠黝帘石化(图版35-2,35-3,35-6)。此外,还有晚期碳酸盐化和硅化叠加于矿石中。
3.浸染状矿石
该类矿石在矿区普遍分布,磁铁矿含量为10%~70%。根据磁铁矿的含量,又可分为稀疏浸染状、中等浸染状和稠密浸染状。该类矿石与围岩或其他构造类型矿石呈侵入或过渡关系,如稠密浸染状矿石侵入到致密块状矿石和围岩中,稀疏浸染状或中等浸染状矿石侵入到稠密浸染状矿石中(图版36-1)。
磁铁矿为紫灰色或灰白色,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分布,粒径为0.01~0.1mm。灰白色磁铁矿中局部含有紫灰色包体或者角砾(图版36-8),成分为致密块状磁铁矿,其中可见板条状磁铁矿,镜下可见板条状磁铁矿定向排列(图版36-5)。总体上,磁铁矿分布不均匀,呈星点状或浸染状分布,在磁铁矿的微裂隙中可见少量赤铁矿。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黄铜矿少量。黄铁矿呈不规则状或细脉状交代磁铁矿,前者又在晚期的热变质作用中生成磁黄铁矿反应边,在表生氧化作用下磁黄铁矿边缘被褐铁矿所取代(图版37-6)。
脉石矿物主要为单斜辉石,斜长石少量。单斜辉石大部分呈自形-半自形柱状分布,边缘局部被磁铁矿熔蚀成港湾状(图版38-1,38-3,38-6~38-8);少部分单斜辉石呈他形填隙物状充填于磁铁矿之间。斜长石仅在个别薄片中见到,呈自形-半自形板状分布。单斜辉石和斜长石蚀变强烈,其中单斜辉石强烈阳起石化、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斜长石强烈钠黝帘石化(图版38-2,38-4,38-5,38-7)。总体上,矿石晚期受到碳酸盐化和硅化作用的叠加改造。
4.条带状矿石
该类矿石分布于主矿床顶部和底部,以磁铁矿和脉石矿物相间呈条带状构造为特征(图版39-1,39-2)。磁铁矿含量为10%~70%。
磁铁矿呈紫灰色和灰白色色调。紫灰色磁铁矿为包体或角砾分布,粒度为0.7mm~2cm。在紫灰色磁铁矿角砾中可见板条状晶形,粒径为0.02~0.1mm,其成分为致密块状磁铁矿(图版39-3,39-4)。灰白色磁铁矿胶结紫灰色包体及角砾,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分布,粒径为0.02~0.1mm(图版39-5)。镜下可见赤铁矿沿磁铁矿中的裂隙分布(图版39-7)。总体上,磁铁矿和脉石矿物相间呈条带状分布。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黄铜矿少量,均为热液期生成并和透闪石共生(图版39-6)。黄铁矿斜切磁铁矿,黄铁矿遭受热变质作用生成磁黄铁矿反应边,磁黄铁矿又因为表生作用被褐铁矿交代(图版39-8)。
脉石矿物主要为单斜辉石和斜长石,二者主要分布于磁铁矿含量很少的条带中。单斜辉石呈自形-半自形柱状分布,斜长石呈自形-半自形板状分布,并且斜长石含量要多于单斜辉石(图版40)。这表明了铁质矿浆出溶与斜长石的分离结晶有直接关系。由于晚期热液作用的叠加,单斜辉石强烈阳起石化、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斜长石强烈钠黝帘石化(图版40-3,40-4,40-5,40-8)。
5.海绵陨铁状矿石
该类矿石分布于主矿体各个部分,以海绵陨铁结构为特征(图版41-1,41-2),磁铁矿含量为20%~50%。岩心样品中,常见到该类矿石呈枝杈状侵入到块状矿石中。
磁铁矿为灰白色色调,呈半自形-他形粒状并胶结脉石矿物而形成海绵陨铁结构,粒径为0.02~0.1mm(图版41-3,41-4,41-6,41-7)。如前所述,该类矿石常侵入到块状矿石中,块状矿石和前述特征一致,即磁铁矿主要以紫灰色调并呈板条状分布。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黄铜矿微量。黄铁矿呈不规则状交代磁铁矿(图版41-4,41-5)。
脉石矿物以单斜辉石为主,斜长石为辅。单斜辉石呈自形-半自形短柱状;斜长石多为板状并呈条带状分布。矿石蚀变强烈,单斜辉石强烈阳起石化和绿帘石化,斜长石普遍钠黝帘石化(图版41-6~41-8)。此外,(被海绵陨铁状矿石侵入)块状矿石的脉石矿物主要是单斜辉石,呈他形填隙物状充填于磁铁矿之间,并且在单偏光下单斜辉石泛褐色,应属于富铁的种属(图版41-6)。
6.隐爆角砾状矿石
该类矿石分布于主矿体顶部,以含有大量隐爆角砾特征(图版42),磁铁矿含量为50%~70%。
磁铁矿分为隐爆角砾和胶结物两种类型。隐爆角砾为紫灰色,粒径为2mm~3cm。角砾主要由致密块状磁铁矿和稠密浸染状磁铁矿组成,磁铁矿呈板条状、束状和放射状分布,粒径为0.02~0.1mm(图版42-4~42-6)。胶结物状磁铁矿为紫灰色和灰白色,呈板条状、自形-半自形粒状分布。总体上,胶结物状磁铁矿呈中等-稠密浸染状、条带状和网环状构造。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黄铜矿微量。黄铁矿呈不规则状、细脉状交代磁铁矿(图版42-8)。
脉石矿物主要为单斜辉石,斜长石少量。单斜辉石呈自形-半自形短柱状,强烈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斜长石呈板柱状充填于磁铁矿之间,强烈钠黝帘石化。
(二)热液成矿期矿石特征
1.网脉状矿石
该类矿石分布于主矿体中上部,以磁铁矿呈网脉状分布为特征(图版43-1)。磁铁矿含量为20%~50%。
磁铁矿为灰白色、棕**,半自形-他形粒状脉状分布,粒度为0.01~0.1mm。镜下可见网脉状磁铁矿和脉石矿物共生,并且在磁铁矿的微裂隙中有赤铁矿充填。金属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少量。黄铁矿被磁黄铁矿交代,后者又氧化而形成褐铁矿(图版43-4)。此外,晚期热液作用形成的磁铁矿又穿切和交代黄铁矿,钾长石化明显(图版43-8)。这也充分表明了热液作用的反复性。
2.条带状矿石
该类矿石分布于主矿体中下部,以磁铁矿呈细条带或细网脉状分布为特征(图版43-2)。磁铁矿含量为20%~50%。
磁铁矿为灰白色、棕**,半自形-他形粒状脉状分布,粒度为0.02~0.1mm(图版43-3)。镜下可见条带状磁铁矿和脉石矿物共生,并且在磁铁矿的微裂隙中有赤铁矿充填。在个别光片中可见紫灰色磁铁矿包体或角砾,包体或角砾为矿浆期块状矿石,磁铁矿呈板条状分布(图版43-3)。金属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少量。黄铁矿有磁黄铁矿反应边,磁黄铁矿局部氧化为褐铁矿(图版43-4)。
综上所述,智博矿床为岩浆型矿床,热液作用仅为成矿期后对矿床进行叠加和改造。智博铁矿母岩浆为玄武质岩浆,由于压力低,先期结晶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并且斜长石大量分离。这种过程持续到一定程度时,演化的岩浆达到氧化物过饱和时,与岩浆分离并形成矿浆或富含矿浆的岩浆。由于组分浓度所致,这些矿浆或富含矿浆的岩浆先结晶出磁铁矿。而硅酸盐组分总体结晶晚,部分与磁铁矿同时结晶,部分晚于磁铁矿结晶。
太古宙绿岩带中广泛发育着条带状铁建造(BIF),是铁矿石的重要来源,这类条带状铁建造一般称为阿尔戈马型,属火山喷气沉积成因。含金条带状铁建造常与镁铁质-超镁铁质火山岩呈互层产出。这类金矿床在巴西、澳大利亚、津巴布韦、美国等地均有分布,有的规模较大。但在我国绿岩带中,这类型金矿目前发现的较少,仅在五台山绿岩带中发现有金矿化,如柏枝岩、康家沟、小板峪等金矿床,但规模不大,尚待进一步工作。
(一)柏枝岩金矿床
柏枝岩金矿位于五台县台怀镇柏枝岩村,产于五台山绿岩带东部。矿区出露地层为柏枝岩组,由绿泥片岩、绿帘钠长绿泥片岩、绿泥绢云斜长片岩夹绢云母石英片岩及多层磁铁石英岩组成,其原岩明显具有两个旋回,每个旋回下部都以为镁铁质火山熔岩夹火山凝灰岩为主,向上过渡为安山质-长英质火山岩夹火山碎屑沉积岩。铁建造主要产在绿泥钠长片岩、绿泥片岩和绢云绿泥片岩中,产在下部火山旋回的铁建造厚度较薄,一般0.5m左右,上部的铁建造较厚,形成工业铁矿--柏枝岩铁矿床。
金矿化严格受地层层序控制,自下而上有两个含金层:下部含金层产在下部铁建造的底部,主要岩性为绿泥铁闪片岩、铁闪磁铁石英岩和绢云绿泥片岩,称为盘道沟-庙顶庵金矿带;上部含金层位在上部铁建造的底部,主要岩性为纹层状铁闪磁铁石英岩、条纹状磁铁石英岩夹绿泥片岩,称为柏枝岩金矿带。金矿化好的是盘道沟-庙顶庵金矿带,该带走向北东东700,延伸约3500m,宽3~50m,产状与地层一致。
1.矿体产状与规模
盘道沟-庙顶庵金矿带中已发现金矿化体(>0.1×10-6)18个,分为东段盘道沟地段和西段庙顶庵地段。东段北东东向断续延长850m,圈出14个矿化体,矿化体长度20~100m,厚0.35~5.23m,平均品位1×10-6左右。西段已圈出4个矿化体,金的最高含量(1.31~10.19)×10-6,矿化体长度一般为20m左右,其中一个断续延长700m左右。这些矿化体全部分布在狭长的矿带中,呈透镜状和似层状体,与铁建造整合产出。
2.主要矿物成分
盘道沟-庙顶庵金矿的主要矿物是石英、磁铁矿、镁铁闪石类、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其中石英、磁铁矿和镁铁闪石类是基本矿物成分,但含量变化很大,石英20%~80%,磁铁矿5%~60%,镁铁闪石类5%~20%。黄铁矿和磁黄铁矿是常见矿物,但含量少,分布不均。
表2-11 磁铁矿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结果(WB/%)
注:①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所王文英测试;②由杨明明测试。 (据骆辉,1994)
磁铁矿粒度细小,一般小于0.1mm,为他形晶-自形晶,呈单晶和聚集体形式分布,排列成条纹条带状。根据电子探针分析(表2-11),磁铁矿中Na2O、MgO、Al2O3、SiO2、K2O、CaO、TiO2、Cr2O3和MnO的含量之和仅为0.78%~1.15%,成分是比较纯净的。但是,含金铁建造磁铁矿比不含金铁建造磁铁矿含有更多的杂质,含金铁建造磁铁矿的SiO2、Al2O3、TiO2、Cr2O3、Na2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不含金铁建造磁铁矿同类成分的2.19、3.32、4.53、2.72和18.5倍,表明含金铁建造磁铁矿形成环境或形成过程含有或混入更多的杂质。五台山绿岩带铁建造的磁铁矿中普遍含有锗,含量(4.6~11)×10-6,平均7.3×10-6,近于锗克拉克值的8倍。锗与水下火山热液和喷气作用密切相关(白瑾,1986),表明含金铁建造磁铁矿的形成更接近于火山源环境。
镁铁闪石系列矿物是铁建造中主要含铁硅酸盐矿物,分布很普遍,尤其是铁建造金矿中更加发育,一般呈针状、片状、长柱状平行排列。矿物的化学成分以富铁为特征(表2-12),w(Fe)/w(Mg)值为6.74~7.93,属铁闪石,是硅酸盐相铁建造的变质矿物,其中金的含量低。
表2-12 镁铁闪石化学分析结果
(据211队1981年资料)
黄铁矿和磁黄铁矿是铁建造金矿的常见金属硫化物,但含量少,分布不均匀。黄铁矿在铁建造中呈稀疏条纹或呈稀疏散粒状分布,粒度细小,一般为他形-半自形晶,平均含量为2%左右。有的铁建造金矿出现褐铁矿和溶蚀洞穴,金的含量明显增加。磁黄铁矿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呈自形晶或浑圆状晶粒,被包含于磁铁矿中,粒度微细,稀疏包裹,但分布范围较广,为早阶段磁黄铁矿;另一种磁黄铁矿与绿泥磁铁石英岩共生,粒度较粗,一般为0.12mm,呈稠密浸染或近似块状,与磁铁矿呈连晶,是晚阶段形成的磁黄铁矿。根据电子探针分析(表2-13),黄铁矿贫硫,w(S)/w(Fe)=1.14,矿物简略化学式Fe1.04S2。早阶段磁黄铁矿和晚阶段磁黄铁矿的硫、铁含量近似,简略化学式Fe0.91S-Fe0.93S。黄铁矿和磁黄铁矿都含金,黄铁矿含金0.09%,磁黄铁矿含金0.00~0.12%。
表2-13 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化学成分的电子探针测试结果
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所电子探针分析室王文英测试。 (据骆辉等,1994)
3.矿石类型和结构构造
根据铁建造金矿的主要矿物组合,矿石可分为磁铁矿磁黄铁矿石英型、黄铁矿磁铁矿石英型、镁铁闪石磁铁矿石英型和磁铁矿石英型四种类型。以镁铁闪石磁铁矿石英型和黄铁矿磁铁矿石英型为主,磁铁矿磁黄铁矿石英型仅在盘道沟坑洞中发现,单一磁铁矿石英型金的含量最低。矿石构造以条纹状、条带状为主,条带是不同矿物组合之间的韵律。
4.金在铁建造中的分布
金在铁建造中的分布与铁建造类型有关,从表2-14中可看出,含硫化物铁建造比不含硫化物的铁建造含金量高,含硅酸盐铁建造比不含硅酸盐铁建造含金高,薄层比厚层铁建造含金高,氧化比不氧化铁建造含金高。这些特征表明金矿化与铁建造原生沉积作用和后生富集作用有关。
表2-14 铁建造类型与金的含量(WB/10-6)
(据骆辉等,1994)
(二)康家沟金矿床
康家沟金矿床位于山西省代县西窑乡康家沟村,产出在五台山绿岩带柏枝岩组含铁岩系内。柏枝岩组为一套绿片岩相的变质火山岩建造,主要由变质镁铁质-安山质-长英质火山岩和喷气沉积岩系组成,其岩石类型主要为绿泥片岩、方解绿泥片岩、角闪绿泥片岩、绢云绿泥片岩、绿泥石英片岩、菱铁绿泥片岩、绢英片岩、大理岩类、菱铁石英岩、铁白云石石英岩和磁铁石英岩等。其中大理岩类分为石英大理岩、电气石石英大理岩和金云母石英白云石大理岩等。电气石和金云母是喷气沉积的特征性矿物,其中硼、氟以及岩石中大量的CO2表明与水下火山喷气活动有关。
矿区位于五台群重褶复向斜东翼,令狐-康家沟-伯强区域性韧性剪切带通过矿区。韧性剪切带宽约100余米,由糜棱岩系组成,从边部向中心剪切应变增强,形成构造岩和相应蚀变岩分带:糜棱岩化片岩-弱绢云母化带→初糜棱岩-强绢云母化带、弱硅化带→糜棱岩-碳酸盐化石英硫化物脉带。
康家沟金矿体的产出严格受地层和岩性控制,与容矿喷气沉积岩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据曹国雄等(1994)资料,矿区内目前已发现8个矿体,主要产在石英大理岩和含铁石英岩中,工号矿体产在石英大理岩与绢云绿泥片岩间,Ⅶ号矿体产在绢云绿泥片岩中(表2-15)。矿体形态为透镜体,长度50~200m,厚度0.28~44m,延深15~200m。
矿石类型主要分三类:赤铁矿-石英型;黄铜矿-黄铁矿-铁白云石-石英型和辉铜矿-褐铁矿-方解石-石英型。矿石的矿物成分较为简单,金属矿物主要是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其次为磁黄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绢云母等。除自然金外,金以裂隙金、晶隙金赋存在黄铁矿、黄铜矿、铁白云石、方解石等的裂隙或颗粒间。自然金的成色为975。矿石为条带状和条纹状(条痕状)构造。
表2-15 康家沟金矿矿体产状、形态、规模和品位
注:①推测值;②平均值。
围岩蚀变主要是碳酸盐化、硅化,其次是赤铁矿化、褐铁矿化和硫化物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主要是硅化和碳酸盐化。碳酸盐化在地表分布长度大于1500m,宽2~30m,其分布范围与喷气沉积岩层产出范围、金高值异常带基本相同。
本文来自作者[访客]投稿,不代表汇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s59.cn/hs/255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汇盛号的签约作者“访客”
本文概览:矿区矿石类型以矿浆型为主体,热液期矿石数量很少。矿石构造种类较多,有块状、隐爆角砾状、浸染状、斑杂状、条带状及网脉状等。以下按成因进行叙述。(一)矿浆成矿期矿石特征矿浆期(岩浆...
文章不错《矿石结构、构造》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