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亲王胤祥至今还有没后人了

怡亲王胤祥至今没有后人了。

第一代:爱新觉罗·弘晓:胤祥第七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卒,谥曰僖。

第二代:爱新觉罗·永杭:弘晓第一子,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卒,无子嗣。

第二代:爱新觉罗·永琅:弘晓第二子,嘉庆四年(1799年)卒,谥曰恭。

第二代:爱新觉罗·永迈:弘晓第八子,嘉庆四年(1799年)卒,无子嗣。

第三代:爱新觉罗·绵标:永琅第二子,嘉庆四年(1799年)卒,嘉庆五年(1800年)追封为怡亲王。

第四代:爱新觉罗·奕勋:绵标第一子,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卒,谥曰恪。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坊:奕勋第一子,嘉庆二十 五年(1820年)卒。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垣:奕勋第二子,咸丰十一年(1861年)因罪革爵,赐死。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坪:奕勋第三子,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卒。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圻:奕勋第四子,同治八年(1869年)卒。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增:奕勋第五子,咸丰九年(1859年)卒。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堃:奕勋第六子,咸丰三年(1853年)卒,无子嗣。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堪:奕勋第七子,咸丰十一年(1861年)卒。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泰:胤祥五世孙奕增子,同治五年(1866年)因事革退。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帛:胤祥五世孙奕协子,同治五年(1866年)袭载泰所遗之辅国公,后事不详。

第六代:爱新觉罗·溥纶:载圻第二子,同治十一年(1872年)卒。

第六代:爱新觉罗·溥瑛:载增第一子,光绪十七年(1891年)卒。

第六代:爱新觉罗·溥仪(非宣统帝):载堪第一子,光绪九年(1883年)卒。

第七代:爱新觉罗·毓寯:溥瑛第二子,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卒,无子嗣。

第七代:爱新觉罗·毓秀:溥仪第一子,光绪十二年(1886年)卒,无子嗣。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

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4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祥

乾隆皇帝的女儿儿子们有哪些

德州驻防营

1654年(顺治十一年),直隶河间府(今河北省河间县)满洲驻防营(满洲镶黄、正黄和蒙古镶黄、正黄四旗)移防德州,归驻京都统直辖,官兵共355名。1724年(雍正二年)添设甲兵160名,1736年(乾隆五十一年)添设步兵50名。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改归青州副都统管辖。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改编为常备军。

由此可见,德州八旗驻防军来自满洲镶黄、正黄和蒙古镶黄、正黄四旗.

而李姓的满洲族老姓包括:傅察氏、瓜尔佳氏、李佳氏、李尔佳氏、萨克达氏、伊喇氏、伊拉哩氏、库雅拉氏、罕楚氏、西林觉罗氏、鄂济氏、吴库哩氏、锡勒尔吉氏、礼林德利氏、扎克塔氏、穆和林氏、舒穆禄氏、纳喇氏.

其中在正黄,镶黄两旗的有富察氏.

下面的请注意:

富察氏

见于《大清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傅察”,“富尔察”。满洲族八大姓之一,清初348户。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蒲察。金旧姓“蒲察”,以部为氏。蒲察,乃辽代女真旧部,势力强大。金朝时期,为女真黑号之姓第二姓,与皇室世代姻亲。金元时,曾冠汉字姓李。据双城市马佳氏(大学士图海之族)家谱载:始祖马穆敦……远祖费莫氏同属一源,因遭家难迁于嘉理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又载:马佳、费莫、富察三姓不能通婚。

富察氏历史上的知名人士:

大金朝著名人物有:金肃宗靖宣皇后、睿宗钦慈皇后,兰陵郡王、东京留守、太祖驸马蒲察石家奴,平章政事蒲察通,参知政事兼左副元帅蒲察官奴。

大清国著名人物有:

[孝贤纯皇后] 乾隆帝皇后,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乾隆二年册为皇后,十三年崩。

[哈什屯] 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祖旺吉努于太祖是来归,授佐领,父万吉哈袭。哈什屯初任前锋校,隶正蓝旗,太宗时改隶镶黄旗,以佐领擢礼部参政,仕至内大臣,加太子太保,一等男兼一云骑尉,追赠一等公。其家族知名者,户部尚书米思翰,平北大将军马思喀,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马齐,领侍卫内大臣马武,察哈尔总管李荣保,驻藏都统傅清,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傅恒,都统广成,武英殿大学士明亮,副都统福灵安,兵部尚书福隆安,大学士福康安,工部尚书福长安,承恩公傅文,云贵总督明瑞,成都将军奎林。

[米思翰] 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哈什屯之子。生而英毅,竭力办事,累官户部尚书,袭一等男兼一云骑尉,谥敏果。

[尼满] 满洲镶黄旗人,旺吉努同族,累官刑部尚书。

[阿哈尼堪] 满洲镶黄旗人,世居叶赫。国初,曾祖椿布伦携兄楚隆阿、弟昂古里举族来归。阿哈尼堪初为佐领,征明有功,以功累加世职一等男,仕至礼部尚书。

[萨布素] 满洲镶黄旗人,世居岳克通鄂城,太祖时,四世祖充顺巴本来归,屯吉林。康熙十六年,萨布素奉旨勘察长白山,十七年,擢升为宁古塔副都统,调黑龙江将军,屡败俄罗斯侵略者,从征噶尔丹,因罪革职,授散秩大臣。其侄常德,任宁古塔将军。

[鄂克逊] 满洲镶黄旗人,世居讷殷江,父鄂通武康熙时征俄罗斯,超授骑都尉,鄂克逊袭父职,讨吴三桂,功勋殊烈,累加世职三等轻车都尉,授江宁将军。

[德海] 满洲镶黄旗人,世居阿勒楚喀,从征白莲教,赐号巴图鲁,累官双城堡协领、黑龙江副都统。

[新柱] 满洲镶黄旗人,世居待考,康熙四十六年,承袭其祖罗多礼骑都尉世职,乾隆六年,任都统,累官福州将军、湖广总督、两广总督、西安将军、盛京将军。

[托庸] 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其曾祖吉勒塔巴以军功授世职二等轻车都尉,雍正八年,托庸以郎中承袭世职,累官吏部尚书。子富察善仕至盛京工部侍郎兼奉天府尹。

[托津] 满洲镶黄旗人,尚书博清额子。嘉庆五年,授副都统,累官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师。

[本科理] 满洲正黄旗人,一等公哈什屯同族。国初来归,往剿珠舍里,赐号苏赫巴图鲁,授佐领。其家族知名者有,云贵总督贝和诺,工部尚书兼都统马喇。

[敦拜] 满洲正黄旗人,世居沙济,本科理之族。父彭库里,以作战奋勇,太祖赐号“苏赫巴图鲁”,创立佐领,兼辖五佐领。敦拜南征,以功授世职一等男,累官盛京都统,加太子太保。其家族知名者有,刑部尚书兼都统季什哈,议政大臣费雅思哈,西安将军苏丹。

[格绷额] 满洲黑龙江正黄旗人,以佐领从征连镇,赐号巴图鲁,加副都统衔,累官墨尔根副都统,镇压捻军阵亡,赠骑都尉兼一云骑尉。

[达斯呼勒岱尔] 满洲齐齐哈尔正黄旗人,从征台湾、白莲教,赏巴图鲁,累官宁古塔副都统。

乾隆皇帝一共有十七个儿子,十个女儿。

乾隆儿子们:

1.皇长子:爱新觉罗·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

2.皇次子:爱新觉罗·永琏(1730—1738),母孝贤纯皇后。

乾隆三年(1738年)薨,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3.皇三子:爱新觉罗·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追封循郡王。子一,殇。

4.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1739-1777),封履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5.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1741-1766),封荣亲王,母愉贵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

6.皇六子:爱新觉罗·永瑢(1743-1790),封质郡王,母纯惠皇贵妃。

7.皇七子:爱新觉罗·永琮(1746—1747),母孝贤纯皇后,弘历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年二岁。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8.皇八子:爱新觉罗·永璇(1746—1832),封仪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9.皇九子:爱新觉罗·永瑜(1748年—1749年)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

10.皇十子:爱新觉罗·永玥(1751年-1753年)幼殇,未封,母舒妃。

11.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厂,别号诒晋斋主人,封成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12.皇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1752—1776),母继皇后。

13.皇十三子:爱新觉罗·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14.皇十四子:爱新觉罗·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15.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即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

16.皇十六子,爱新觉罗·永?(1762—1765),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17.皇十七子,爱新觉罗·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

乾隆女儿们:

1.皇长女(1728—1729),幼殇,未封,母孝贤纯皇后。

2.皇次女(1731),幼殇,未封,母哲悯皇贵妃。

3.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1792),母孝贤纯皇后。乾隆十二年(1747年)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巴勒珠尔。

4.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下嫁傅恒之子福隆安。

5.皇五女(1753—1755),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6.皇六女(1755—1758),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7.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下嫁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

8.皇八女(1757—1767),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9.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1780),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嫁乌雅氏札兰泰。

10.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母惇妃,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1、爱新觉罗·永琏

爱新觉罗·永琏,清高宗乾隆帝次子,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年),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帝称其“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

乾隆元年(1736年)被秘立为皇太子。永琏此名为其皇祖清世宗雍正帝所赐,隐示承宗器之意。由于清朝前四个皇帝均为庶出,于是乾隆帝决心从自己的儿子开始,由嫡子继承皇位。

登基后不久便将永琏密定为皇储,但未想两年多以后,永琏得病而死,年仅九岁。乾隆帝极为伤感,赠谥号“端慧皇太子”,并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2、爱新觉罗·永珹

爱新觉罗·永珹(1739~1777年),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帝第四子,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时生。

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胤裪后。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号为"端"。嘉庆四年三月,追赠亲王。

3、爱新觉罗·永璘

爱新觉罗·永璘(1766年6月17日-1820年4月25日),清朝宗室大臣,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七子,清仁宗嘉庆帝同母弟。

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生,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永璘是乾隆帝最小的儿子,据说是最不成器的,四处游荡,明哲保身。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晋封贝勒。嘉庆五年(1800年)仁宗亲政,封其为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晋封庆亲王,不久去世,时年55岁,谥号为僖。

4、固伦和静公主

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十五日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同年闰九月便被指嫁与成衮扎布的幼子拉旺多尔济。乾隆三十五年(1770)正月封固伦和静公主。

七月,下嫁拉旺多尔济。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日卒,年20岁。额驸拉旺多尔济(?一1816),博尔济吉特氏,额驸超勇亲王策凌之孙。

札萨克和硕亲王成衮札布第七子。乾隆二十九年(1764)封为世子。乾隆三十五年(1770)七月,娶固伦和静公主,授固伦额驸,一般都叫他七额驸。

乾隆三十六年(1771),袭封超勇亲王。乾隆四十年授领侍卫内大臣,寻兼都统。嘉庆八年(1803)闰二月,嘉庆帝乘舆行至顺贞门时,厨师陈德伏于门侧,突出行刺。

侍卫丹巴多尔济急出抵御而受伤,幸好拉旺多尔济将陈德抱住,其他侍卫一拥而上将陈德擒获杀死。嘉庆帝因其救驾有功赐御用补褂,洊充上书房总谙达,并封其子巴彦济噶勒为辅国公。

据说还有一次随嘉庆帝至木兰围场打围,与熊搏斗,再次救驾,因此成了跛子。嘉庆二十一年(1816)因病乞归,五月十六日即去世。

5、和硕和恪公主

和硕和恪公主,乾隆帝第九女,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七月十四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二月封为和硕和恪公主,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八月嫁札兰泰。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一月十九卒,年二十三。和硕和恪公主是一位特殊的公主,清朝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

但她未被封为固伦公主,因其生母魏佳氏生前并不是皇后,是由其父乾隆追封其为孝仪纯皇后,且其原为汉族包衣出身(后抬旗),因此其女未得固伦封号。

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和硕和恪公主的同胞亲弟弟,即嘉庆帝,并未像雍正帝加封胞妹和硕温宪公主为固伦温宪公主一样在其继位后予以加封固伦。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本文来自作者[访客]投稿,不代表汇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s59.cn/hs/2671.html

(7)
访客的头像访客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访客的头像
    访客 2025年08月05日

    我是汇盛号的签约作者“访客”

  • 访客
    访客 2025年08月05日

    本文概览:怡亲王胤祥至今没有后人了。第一代:爱新觉罗·弘晓:胤祥第七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卒,谥曰僖。第二代:爱新觉罗·永杭:弘晓第一子,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卒,无子嗣。第...

  • 访客
    用户080509 2025年08月05日

    文章不错《怡亲王胤祥至今还有没后人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