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疏,汉语词汇,拼音fúshū,意思是某物呈飘散状。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后也多用于形容人的精神品质。
出自《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粃,墝而专居则多死。”
近义词:繁茂、茂盛、飘散、有致。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形容树木长势良好。
示例: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
造句:
1、国以人为本,犹如树因地。地厚树扶疏,地薄树憔悴。
2、中心里除了花木扶疏之外,也种植了各种果树。
3、此地花木扶疏绿草如茵,彷如世外桃源,政府照顾狱胞的德政,由此可见一斑。
花木扶疏:花指花草,木指苗木树木,花木一般指具有美化绿化作用的花草树木。扶指树木的枝叶向上,疏指花木的枝叶向旁边,扶疏一般指花木的枝叶有的向上,有的向旁边,形成错落有致的样子,形容枝繁叶茂,后有引喻子孙繁茂。
相关诗文有:
1、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2、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银铮 一作: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3、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本文来自作者[访客]投稿,不代表汇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s59.cn/hs/278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汇盛号的签约作者“访客”
本文概览:扶疏,汉语词汇,拼音fúshū,意思是某物呈飘散状。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后也多用于形容人的精神品质。出自《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
文章不错《扶疏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