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七岁的孩子就像是胆小谨慎的小鹿,充满灵性,安静内敛。他们总是很“担心”,担心作业没有完成好,担心被爸爸妈妈批评,担心好朋友不理他,担心自己不够优秀。对于孩子的追求完美,爸爸妈妈应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当然,在担心自己的同时,他们也很担心别人伤害他们。因此,对于七岁的孩子来说,这个世界上很少有绝对的好人。虽然如此,他们依然在成长。他们变得更加懂事明理,也愿意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同时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更加渴望独立。在这个年龄段,爸爸妈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制。切勿动辄就对孩子大呼小叫,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在度过漫长艰难的六岁之后,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终于不再纠结了,孩子可以享受沉静安宁的童年,他们也不再提心吊胆了。然而,他们却开始退缩,不再初生牛犊不怕虎,而是处处谨小慎微。最让人着急的是,他们似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躲到世界的某个角落中,与世隔绝,才能感到安全。和六岁时的开放相比,七岁的孩子自闭得让人担忧。

 与此同时,七岁的孩子也变得更加勇敢。曾经难以接受的事情,他们开始从理智的角度接受。例如,六岁的时候他曾经因为看牙医而歇斯底里,但是七岁的他已经能够相对冷静地面对牙医了。他说:“如果不看牙医,我的牙就会一直疼。必须接受牙医的治疗,我的牙才能止住疼痛。”也许是因为激动亢奋的时候太少,七岁的孩子常常陷入负面情绪之中。例如,一个七岁的男孩说:“我不想活了,我太倒霉了。”询问之后你会发现,他不想活的原因就是因为和一个不喜欢的孩子同桌。

 尽管时常陷入负面情绪中,七岁的孩子还是会非常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要知道,对于这个小人儿来说,能够控制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正因为如此,爸爸妈妈才要引导孩子,让他们了解凡事都不可能完美,应该接受最真实的自己。如果说六岁的孩子是呼啸的大海,那么七岁的孩子则是暗流涌动的大海。在看似平静的外表下,他们常常在与自己做斗争,希望自己把一切做得更好。

 看到七岁的孩子有这么多的小小忧郁,爸爸妈妈常常会担心。要知道,随着生命的长河向前缓缓流淌,七岁的孩子走到八岁,就会渐渐变得快乐起来。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倾听七岁孩子的抱怨,不要把他对朋友的憎恨当真,也不要认为生活真的如他所说的那般痛苦。这一切,对七岁的孩子来说都是正常现象,只有爸爸妈妈沉得住气,才能帮助孩子不再感情用事。

 豆豆七岁了。他的七岁生日恰逢周末,妈妈决定带他去商场买礼物。到了商场,豆豆看到很多小朋友聚集在一起,也赶紧飞奔过去。原来,这里临时搭建了一个小朋友的训练营。训练营是用结实的木棒捆绑在一起的,既有攀爬的项目,也有独木桥等。整个训练营有三层楼那么高,分为三层。毫无疑问,随着高度的升高,训练难度也越来越大。已经有很多小朋友上去玩了,其中有些小朋友才三四岁。有教练在一旁保护孩子们,孩子们身上还系着安全带。看到豆豆一直站在旁边看,妈妈也想让豆豆上去试一试。豆豆始终很犹豫,说:“等会儿,等会儿。”他站在旁边观察了很久,始终不能下决心上去。原本一直在一旁耐心等待的妈妈有些着急了,说:“你看看,还有很多三四岁的小朋友呢!他们都不害怕,你都是七岁的大哥哥了,怎么能落后呢?”在妈妈的再三鼓励下,豆豆才决定上去试一试。

 看得出来,豆豆很紧张。尽管是在第一层,系着安全带,下面是厚厚的海绵垫,还有教练守护在不容易通过的地方,他依然很害怕。在妈妈交完钱之后,他甚至想打退堂鼓。妈妈只得一本正经地说:“钱已经交了,必须玩。别害怕,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这样的话,并不能让豆豆鼓起勇气。于是妈妈把豆豆揽在怀里,耐心地说:“豆豆,你看看,这些项目看起来难,其实并不难。我想,只要你尽力,一定能够顺利过关的。”站到一层高的木棒上,豆豆真的没有退路了。他排在小朋友的队伍后面,顺次过关。在艰难地走过第一圈之后,他居然喜欢上这项运动。妈妈赶紧给他鼓劲:“豆豆太棒啦!豆豆真勇敢!”就这样,一圈两圈三圈,豆豆居然接连走了七八圈。不过,对于二层,他还是不敢挑战。妈妈没有催促他,而是耐心地等他把第一层玩熟了,自己提出要去第二层过关。

 这个事例中的豆豆,远远没有三四岁的小朋友胆大。其实,这是很好理解的。三四岁的小朋友初生牛犊不怕虎。豆豆呢,已经七岁的他有了很多的经验,也有了更多的担心。想到这一点,妈妈就不会责备豆豆不如弟弟妹妹勇敢,而是想办法帮助豆豆打消顾虑,勇敢向前。孩子不管接受什么事物,都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只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让孩子多多练习,他才会变得更加勇敢。

 爸爸妈妈们,面对7~8岁的孩子,你们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了吗?看着曾经活泼开朗、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在进入七岁之后变得谨小慎微,你们千万不要着急啊!只有多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打消顾虑,他们才会变得勇敢起来!只要经过沉默的七岁,他们就又会变得积极主动,开朗乐观!? 看完记得关注转发收藏哦,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精致育儿内容的动力哦!!

7~8岁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特征

孩子进入七岁,已是上小学的年纪,这个年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准备的7岁 儿童 心理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7岁儿童心理特点

 1、动作能力

 小肌肉与大肌肉运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能够完成多种劳动与游戏。

 2、语言能力

 这个时期,儿童对口头言语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面言语发展时期。

 3、认知能力

 3.1、知觉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他们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力也渐次增强。

 3.2、想象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想象的有意识、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着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3.3、思维的发展

 这个时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仍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他的 经验 ,很少联系的教材。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差。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

 3.4、注意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他们的注意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5-20分钟。

 3.5、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在情绪发展方面,有学习、同伴、教师等社会因素引起的情感开始占主要地位。出现与学习成败、班集体有关的理智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儿童情感表现外露、不易保持。此时,若学业压力过重,容易发生学校恐惧症、社交退缩症和攻击性行为等。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明显的依从性或同伴倾向。开始在兴趣相投的基础上形成内聚力不大的?小集团?。男女儿童兴趣活动明显分化。在个性发展方面,此时,儿童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定自我。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学习有关的个性品质,如勤奋或懒惰、细致或粗心、守纪律或散漫等。在道德判断方面从只注意行为后果发展到能考虑行为动机。道德行为尚未稳定。

家长面对?狗也嫌?子女 方法 方法

 1、学会做孩子的朋友

 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交际圈,有很多同学和朋友,他们希望自己与家长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不是依然处于?被统治?地位。家长要尽量避免命令孩子做这做那,而应该放下身段,学着做孩子的朋友。当孩子帮忙做了一些事情的时候,不妨对他说声?谢谢?。

 2、肯定孩子的进步

 虽然此阶段的孩子非常淘气,但他也只是希望用特别的方式来获得家长的注意。他们的内心非常渴望得到肯定,作为孩子的家长家长,家长应该多多注意孩子的行为,一旦有了进步,要及时肯定和鼓励,这也有助孩子快速走过?狗也嫌?的阶段。

 3、用?对着干?来引导孩子

 此时的孩子最喜欢与家长对着干,家长不妨利用这一点,也试着与孩子对着干。比如当孩子不好好坐着吃饭的时候,你不妨对孩子说:?我敢打赌,不管你长多大都坐不好,而且连一碗饭都吃不进去。?孩子可能会马上坐直身体吃饭,然后得意地说:?你说错了吧?家长采用这样的做法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千万不要非常生气地呵斥,最好用温和地开玩笑的方式来进行。

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习惯

 1、起点要低

 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没受过正规的 教育 训练。再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的甚至刁钻任性。这时,教育切不可太心急。欲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承受、掌握情况,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也才能树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如刚入学时,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做作业,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作业的畏难情绪,为以后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打下基础。

 2、要求要细

 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学生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如要求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

 3、训练要严

 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就要求学生上学见到老师都要打招呼。如果有人不打招呼,我绝不姑息,非得请他打过招呼才罢休。再如,为了强化学生的排队纪律,要求学生做到?静、齐、快?。

 4、检查要勤

 小学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检查是督促学生长久做好一项事情的良方。因此,平时我对于提出的要求勤于检查。采用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普查和抽查相结合。良好习惯的培养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学习习惯的培养、有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劳动习惯的培养,有文明习惯的培养,有卫生习惯的培养等等,如果这么多的内容都由老师来检查的话是不现实的,时间也不允许。

 5、评价要快

 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训练、检查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表扬方式多样,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养,敲一个表扬章,送一颗小红星,贴一张小照片等,可以是当众表扬,也可以是单独表扬;不好的、退步的及时提醒。提醒方式也很多:可以是自身示范,可以是谈心教育,可以是榜样学习,总之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信心。

 6、示范要多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而教育学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示范的形式也很多:可以是教师自身的示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如要求学生每天佩戴好校徽,教师自己首先要每天佩戴好。

 7、帮助要实

 学生是一个个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当然习惯方面的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一些习惯不好的,要寻找原因多加帮助。可以通过教师的耐心教育,父母的行为指点,学生的榜样熏陶来培养,想方设法,使其上进。

 8、联系要密切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光学校注重而家长不配合的话,那是很难取得实效的。而家长有的因为没有比较,对学生的习惯的现状不能正确地认识,因此,教师要及时地与家长联系,反映孩子在习惯培养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不足等。这样,有的放矢,双管其下地注重培养,必将比任其自由发展效果要显着得多。

一、情感方式 7—8岁儿童的情感逐步发展,从情感的表现方式来看,仍然显得比较外露、易激动、不够稳定持久;喜怒哀乐很容易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 从情感反映的内容来看,变得越来越丰富,出现了与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相联系的理智感;热爱班集体,进而扩展到学校集体的荣誉感、友谊感、责任感、审美感;控制情感能力逐步增强。

二、意志力较弱,自我意识加强 7—8岁儿童的意志还比较薄弱,主动性、独立性和坚持性比较差,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 小学阶段正是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要重视孩子意志的培养。 7—8岁儿童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由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性,使得他们自我评价的水平较低,这表现在:①他们善于评价别人,但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②他们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但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③他们的评价标准是变化的,昨天的好朋友,今天就可能翻脸 。

三、有意识记忆发展 7--8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的有意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抽象材料也能花功夫努力记住,并能自觉检查记忆的效果。

四、注意力弱,为新事物吸引 7--8岁儿童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难于长时间地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

本文来自作者[访客]投稿,不代表汇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s59.cn/hs/2823.html

(11)
访客的头像访客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访客的头像
    访客 2025年08月06日

    我是汇盛号的签约作者“访客”

  • 访客
    访客 2025年08月06日

    本文概览:七岁的孩子就像是胆小谨慎的小鹿,充满灵性,安静内敛。他们总是很“担心”,担心作业没有完成好,担心被爸爸妈妈批评,担心好朋友不理他,担心自己不够优秀。对于孩子的追求完美,爸爸妈妈...

  • 访客
    用户080606 2025年08月06日

    文章不错《7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