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与现代相似类群萤火虫的比较,我们推测,这些萤火虫?老祖宗?发光并不是为了求偶,而是为了抵御蚂蚁、青蛙、早期鸟类等捕食者的攻击。?蔡晨阳说。
? 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国、捷克、英国古生物学者近日在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中发现一种原始的萤火虫祖先:白垩光萤科(Cretophengodidae)昆虫。与现在多数萤火虫为求爱而发光不同,这种萤火虫?老祖宗?发光可能是为了防御和自保。领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员蔡晨阳介绍,科研团队共研究了2万多块琥珀化石,从中发现1枚保存较完好的萤火虫?老祖宗?雄虫标本。这种远古昆虫体长7毫米左右,前端长着一对长长的、有分枝的触角。与现在相似类群的萤火虫比,它眼睛更大,头部更加前伸,身体也更加柔软。更特别的是,现在萤火虫的发光部位位于腹部末端,而这种远古虫子发光部位则更加靠前,位于腹部前端。?
通过与现代相似类群萤火虫的比较,我们推测,这些萤火虫?老祖宗?发光并不是为了求偶,而是为了抵御蚂蚁、青蛙、早期鸟类等捕食者的攻击。?蔡晨阳说。?
科学家眼中,萤火虫是启迪发明的灵感所在。别看萤火虫不起眼,它在发光、医学、防疫、环保等很多领域都有科学应用价值。萤火虫的发光基因,是遗传工程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门对象。不同于其它的光会伴生出热量的损耗,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其温度不超过0.001℃,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早在上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到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了荧光灯,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其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生物发光领域是这两年在国外渐渐兴起的科研热点,十二年前的年诺贝尔化学奖就颁给了生物发光领域的3位科学家。
? 在生物防疫和生态环境领域,萤火虫也担负着重要角色。萤火虫是血吸虫病的克星,因为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还是环境好坏的指示物种,其体内的腺甙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萤火虫的头几乎都被复眼所占据,复眼由许多个小眼组成,一般雄萤的复眼比雌萤发达。萤火虫的触角生长在两只复眼中间,一般11节。萤火虫的触角形状相差较大,有丝状、锯齿状、栉齿状等形状之分。成虫头部有一对尖锐的弯曲上颚,下面还着生有一对下颚须和下唇须。
和触角一样,下颚须和下唇须都是萤火虫的感觉器官。?
前胸背板发达,一些萤火虫的前胸背板可以完全遮挡住头部,如窗萤属、短角窗萤属和扁萤属等,而另一些萤火虫的前胸背板则无法全部遮挡住头部,如熠萤亚科的大部分种类。雄萤一般生长有发达的鞘翅和膜翅。
有些萤火虫的雌萤因为鞘翅或膜翅退化而无法飞行,如窗萤属的一些种类雌萤仅有一对小的翅牙,三叶虫萤雌萤鞘翅完好但膜翅退化,短角窗萤属的一些种类的雌萤完全无鞘翅和膜翅。?
萤火虫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腹部特化的发光器。不同萤火虫之间发光器区别很大,这也是萤火虫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雄萤发光器一般为2节,雌萤发光器为1-3节,差异较大,如水栖萤火虫Luciola substriata?雄萤发光器为2节,第1节发光器位于第5腹节,呈带状,第2节发光器位于第6腹节,呈“V”字形,雌萤仅有1节发光器,带状,位于第5腹节。
也有一些萤火虫种类的雌萤生长有4点发光器。?
发光原理
萤火虫的发光是生物发光的一种。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一类被称作萤光素(在萤火虫中的称为萤火虫萤光素(Firefly luciferin)),另一类被称为荧光素酶。
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
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萤火虫也因此而不会过热灼伤。到目前为止现有的科技还没办法制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
在萤火虫的腹部下部有着很多白色斑块。其实是它的甲壳中对光透明的部分。在内部有一块白色的膜,可以反射光。所以在日间这个部位呈现白色。
本文来自作者[访客]投稿,不代表汇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s59.cn/hs/315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汇盛号的签约作者“访客”
本文概览:通过与现代相似类群萤火虫的比较,我们推测,这些萤火虫?老祖宗?发光并不是为了求偶,而是为了抵御蚂蚁、青蛙、早期鸟类等捕食者的攻击。?蔡晨阳说。 ? 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
文章不错《白垩光萤科昆虫被科学家发现了!它为何是当代萤火虫的祖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