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没有不建捷运(注),只是处於停工状态。而规划中的路线,也因为中央被高雄捷运的财政吓到了,深怕花了大钱完工营运後,搭乘人数过少,反而变得浪费钱,所以还在「吵」。
注:和新加坡捷运(SMRT)一样,台湾把地铁称为捷运,英文叫MRT。
交通部告诉台中市政府,要建捷运可以,请先培养乘搭公车的习惯,也就是拉高大众交通工具的使用率。而台中现在先以「捷运先导公车」作推广,没有专用道,也没有专用或优先号志,更没有车外收费系统,其实和一般公车没两样。
「台中目前正在兴建中的公车捷运(BRT)路网」→最新消息,对此各界有不同的看法。
交通部:
没有成功的BRT,就没有成功的MRT。大台中MRT路网需要7000亿,BRT只要280亿。一步一步来,没必要凡事一次到位。
(直白的说,以台中市的现况,没有成功的BRT,就表示台中的运量不够,不但中央就不会愿意再拨钱建 MRT,就算建了也会因为运量不够,不会是成功的 MRT)
台中市议员:
BRT路网不会成功,BRT只是公车专用道,却拿车水马龙的台中港路做试验,进行车道分流,造成大塞车、民怨沸腾。
(议员的顾虑没有错,BRT在世界各地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不能拿纳税人的钱开玩笑)
学者:
公车重要捷运非万灵丹。台北市是全台大众运输使用率最高的县市,也仅有37.6%的人口搭乘公车、捷运和火车等。以台北市为例,捷运还没通车前,公车使用率已接近3成,运量在捷运通车後,产生惊人的加乘效果。改变民众的交通习惯非一蹴可几,公车路网、密度健全後,自然会带动通勤运量,才能复制「台北经验」避免捷运沦为钱坑。
(上述是针对桃园县建设捷运的看法,其实用在台中也是没错的...)
逢甲大学交通与管理系李克聪也指出,公车的接驳很重要,「捷运化公车现在就要开始运转!」李克聪说,现在让民众养成习惯,到时候捷运开通,就可以直接转过去。
逢甲大学建筑及都市计画学系教授王大立则表示:「要在五年多後让台中人搭捷运,就必须要养成台中人搭公车的习惯。」他指出,因为多数台中人不喜欢搭公车,导致运输量不够。
「在台中有个笑话:台中有两种人才搭公车,一种是学生、一种是老人,因为他们都没办法自己骑车或开车。」王大立说,大众运输工具对民众的诱因,包括价格及便利性,其中便利性更重要。「价格因为成本的考量,不太可能降下来,但如果便利性不够,就算免费恐怕也没人想搭。」
目前桃园捷运预定有74个车站(含机场捷运桃园段、台铁捷运红线、其中10个是转乘站)。 随着路线型式与用地面积而有所不同:
高架车站:长庚医院、山鼻、坑口、大园、横山、领航、高铁桃园站、桃园体育园区、兴南、桃园、国际路、永丰路、内坜、中原大学、中坜
平面车站:平镇、埔心、杨梅、富冈
地下车站:体育大学、第一航厦、第二航厦、第三航厦、机场旅馆、环北、凤鸣 车站的名称,字数为2~6字。命名的主要原则(部份车站的命名缘由可能包括两项以上):
所在地现有地名、街道、名胜、古迹
例子─大园、环北
所在地为人所熟知的新、旧地名
例子─山鼻、坑口、横山、兴南
所在地附近的地标或建筑物
例子─体育大学、长庚医院、桃园体育园区
特殊意义
例子─领航
本文来自作者[访客]投稿,不代表汇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s59.cn/hs/359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汇盛号的签约作者“访客”
本文概览:台中没有不建捷运(注),只是处於停工状态。而规划中的路线,也因为中央被高雄捷运的财政吓到了,深怕花了大钱完工营运後,搭乘人数过少,反而变得浪费钱,所以还在「吵」。注:和新加坡捷...
文章不错《台中市为啥不建设地铁连福州都开始建地铁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