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对韩信的死是什么态度呢?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被称为国士无双。韩信是汉初被诛杀的功臣之一,但刘邦对于韩信的死是什么态度,刘邦对于韩信的死绝对是默许的态度,他并不会维持后悔什么。

在司马迁的实际之中,韩信是因为意图谋反而被吕后诛杀的。韩信是汉朝的重臣,虽然谋反这个罪名是重罪,但韩信当时并没有付诸实施,而且当时刘邦并不在都城,在这种情况下,吕后就直接的将韩信诛杀,这说明吕后极可能得到过刘邦的授意或者说默许。

而且关于韩信被杀的事情,还有萧何的深度参与,正是因为韩信对于萧何的信任,韩信才最终没有什么防备的进宫,而被吕后诛杀。萧何同样是汉初三杰,当初韩信就是他追回来的,刘邦建国之后论功萧何第一,当时的萧何是丞相,百官之首。在刘邦不在的事情下,他能听从吕后的指挥,不经过审判定罪的情况下,仅仅是听说韩信可能某反对饿消息,就利用他和韩信的交情,把韩信骗进宫里杀掉,这样的做法,要说刘邦没有提前给过萧何暗示,给萧何交过底,萧何恐怕也不会做到这一步。

所以从很多迹象都可以表明,韩信被杀一事,刘邦虽然不在都城,但他应该是早有暗示与默许,所以刘邦在韩信死上的态度就是默许,甚至是暗中的推动的。

至于刘邦对韩信的死后悔吗?这个历史没有记载,但觉得刘邦是没有为韩信的死后悔的。韩信的才能主要是统军,而在楚汉之战结束之后,刘邦或者说汉朝就没有打过什么大战。刘邦的白登山之围的时候,韩信还没有死,如果刘邦意图对付匈奴,对韩信有后悔,那他就应该重新重用韩信。但就从白登山之围后,刘邦还默许吕后杀掉韩信,就可以看出,刘邦并没有什么后悔的,而韩信死后刘邦更没有遇见过什么大的败仗,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后悔的了。

首先来说说题目中的前半句“刘邦和吕雉杀了韩信”,杀韩信是吕后与萧何一起完成的,这一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是这件事刘邦事前知道吗?其实不一定,他只不过是在事后默认了而已,刘邦与韩信共事多年,他肯定比任何人都了解韩信这个人有多么的危险,以刘邦的一贯行事风格,即使他真的要做这件事,真的要除掉韩信,也不可能在自己领兵出征的时候让老婆在家动手,这样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并且刘邦如果想要除掉韩信其实之前便有很多好的机会,何必要将他带回长安呢,并且在这之前,刘邦一向爱才,两人一直也是相安无事,再加上韩信在军中的威望是很高的,抛开之前的军功不提,单是他对军队的训练、战法的研究,刘邦就很难舍得这么早的杀掉他。

还有另一方面,从后期刘邦想要杀樊哙可以看出,刘邦已经对吕后集团的野心极为不满,并且也在想办法制衡吕后集团的扩大,而韩信绝对是能够制衡吕后集团的最佳人选。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吕后肯定是强烈的想要除掉韩信,她肯定知道韩信在刘邦死后,是绝对不可能为自己所用的,所以她要先下手为强,趁着刘邦不在的时候除掉韩信。

然后再来说说题目的后半句“刘邦为什么后悔”,史书记载并没有体现出刘邦的后悔,刘邦在听到韩信的死讯后,他的表现是“且喜且怜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心理,可以说是有高兴、有同情、有可惜,不管怎么说,韩信的不可控性实在是太大,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但他又知道韩信确实是被冤杀的,韩信为他立下过汗马功劳,他对韩信感觉心中有愧。

所以综上所说,韩信是被吕后和萧何杀掉的,刘邦知道后更多的感觉是一种释然和惋惜,并没有后悔。

本文来自作者[竹轩]投稿,不代表汇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s59.cn/hs/3597.html

(4)
竹轩的头像竹轩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竹轩的头像
    竹轩 2025年08月12日

    我是汇盛号的签约作者“竹轩”

  • 竹轩
    竹轩 2025年08月12日

    本文概览: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被称为国士无双。韩信是汉初被诛杀的功臣之一,但刘邦对于韩信的死是什么态度,刘邦对于韩信的死绝对是默许的态度,他并不会维持后悔什么。在司马迁的实际之中,韩信是...

  • 竹轩
    用户081206 2025年08月12日

    文章不错《刘邦对韩信的死是什么态度呢?》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