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的影响
诫子书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诸葛亮在书中明确指出,孝顺父母是为人之本,是立身处世的基础。他教导子女们要尊重仿拿父母,关心他们的健康和幸福,帮助他们分担家庭的责任和压力。这种对孝顺父母的重视,不正老仅在当时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诫子书强调了友善待人的重要性。诸葛亮认为,一个人应该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他教导子女们要待人真诚、友善,不备清搭要欺凌他人或伤害他人的感情。这种对友善待人的重视,体现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智慧,对后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启示和借鉴。
俭以养德的意思是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俭以养德”的“养德”意思是培养品德。“俭以养德”是汉语成语,意思是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出自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释义: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并入选中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
俭以养德"所蕴含的道理其实非常浅显易懂:人们需要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重要和有意义的东西,坚持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树立为人处事的品质,定位自身处境并采用合适的方式实现自身价值。
同时,俭以养德的内容和精神也同样具有现代意义和价值——在二十一世纪,节俭也又被认为是居家过得幸福的最佳保障之一,体现了时代演变背景下的文化传承和变革的必然过程。
本文来自作者[访客]投稿,不代表汇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s59.cn/hs/359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汇盛号的签约作者“访客”
本文概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
文章不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