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是出自哪里的

网上有关“人生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是出自哪里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生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是出自哪里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出处:出自近代思想家魏源的《魏源集`默觚》。

意思是:人生的高度决定人生的宽度,眼界、视野,决定思想,决定人生努力的方向。

原文:“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白话译文:

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光,可以照亮室内中间的空地。

假如给他开启一扇门,可以照亮整个堂屋;假如走出黑屋,沐浴在阳光下,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扩展资料

《默觚》

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著作。"默"取之于魏源的字"默深",觚为古代木简,所以取"默觚"为篇名。

这部著作是魏源于清道光十五至十九年(1835~1839)居扬州"洁园"时所撰,其中包含了作者的哲学思想。

分《学篇》和《治篇》两大部分;学篇14篇,治篇16篇,编入《古微堂内集》。光绪四年(1878)淮南书局刻本《古微堂集》、宣统元年(1909)国学扶轮社印行的《魏默深文集》和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魏源集》等书,均收录。

魏源(1794.4.23-1857.3.26)

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1]。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默觚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怎么立意

如果开启一扇门,可以照亮整个堂屋;如果走出黑暗,沐浴在阳光下,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扩展资料: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出自:《刍言》,作者:崔敦礼

敦礼,河北人。字仲由,本通州静海人,居溧阳。与弟敦诗同登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江宁尉、平江府教授、江东安抚司干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淳熙八年(1181)卒,官至宣教郎。有宫教集。

爱溧阳山水,买田筑室居焉。其著作《刍言》编凡分三卷:上卷言政,中卷言行,下卷言学。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崔敦礼

站在庭院中看到的阳光顶多大厅(堂屋)里可以接受到,若站在天底下看到的阳光则四面八方都有照见,意思是站在的角度如果有遮挡,就只能看见一点,若视角开阔的地方,应该说往高度去才会视角开阔,那么,看到的阳光就是全方位的,这句诗里就有鼠目寸光目光短浅或井底之蛙之喻意,那么就应该是从一个视角看待或对待社会现象或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认识再逐渐往全方位去拓展这个基点来立意吧。

关于“人生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是出自哪里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访客]投稿,不代表汇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s59.cn/hs/379.html

(20)
访客的头像访客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访客的头像
    访客 2025年07月19日

    我是汇盛号的签约作者“访客”

  • 访客
    访客 2025年07月1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人生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是出自哪里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生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是出自哪里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 访客
    用户071907 2025年07月19日

    文章不错《人生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是出自哪里的》内容很有帮助